莞香,别名白木香、女儿香、崖香、牙香树等,它在唐代时就已成东莞最负盛名的皇家贡品,也是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沉香珍品。作为东莞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莞香”千年历史经历了跌宕起伏,而今将向更广阔的方向迈进。这样的探索过程股票多少钱才能杠杆,还需要更多高远的视野、积极的实践和对莞香文化深刻的理解。
走进“中国沉香第一展”
沉香原料、树苗,以及沉香摆件、挂饰、雕刻、手串等工艺品;各类供香、线香、盘香、沉香粉、精油等沉香制品;奇楠、沉香古董、沉香奢侈品、贵重书画艺术品等沉香贵重收藏品;取香工具、香制作加工工具、品香工具等香器香具;茶叶茶具、民间工艺品……在2024年12月6日举办的被誉为“中国沉香第一展”的第十四届东莞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香博会”)上,琳琅满目的沉香精品火爆“出圈”,有不少参展商线上直播展会盛况。展会现场,众多产品吸引了来自沙特阿拉伯、埃及、约旦、俄罗斯、哥伦比亚、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专业买家采购团。数据显示,展会4天主会场和5个分会场总参观人数超12万人次,不完全统计现场交易额达1.53亿元。
跨界、融合,也是本届展会的关键词。除了各类沉香产品艺术品,香博会也把好看好玩好闻玩到极致。在香博会期间,主会场和分会场举办多场古风表演活动。如“寻香之旅”观大汉国风表演、汉服巡游、禅修茶道、旗袍表演、古琴弹奏、茶道等。本届香博会还携手抖音电商珠宝文玩东莞运营中心,推出系列沉香主题活动,持续打造“中国好沉香”IP,以“找中国好沉香就来东莞找‘莞香’”为口号,落地一系列抖音电商沉香主题活动。
“挖掘传承香市这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莞香文化作为寮步城市主题文化,塑造寮步城市品牌,全面提升寮步人文气息,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增强文化软实力。”寮步镇党委委员尹柳嫦介绍,抓莞香文化建设的同时,寮步镇还积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打造香市特色文化品牌,寮步镇采取“文化+旅游+产业”模式,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动莞香文化的发展,建设了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一个3A级旅游景区,成为东莞地区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镇街。未来,寮步镇将努力构建莞香文化与经济社会共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莞香长在大岭山
“当前,大岭山境内莞香树种植面积5000多亩,拥有大小规模的莞香种植基地数十个,培育莞香苗约41万株。其中,位于大岭山大环村的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占地面积达3400多亩,种植了23万棵莞香树。”大岭山镇党委委员叶淑帆向《南方》杂志记者说道。
大岭山种植莞香历史悠久,广东省莞香(女儿香)文化之乡鸡翅岭村种植莞香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打好沉香经济牌、文化牌,是大岭山多年积极探索的事业。从2009年起,莞香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为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大岭山发展了国家级非遗(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欧及省级非遗(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汤锦华,鼓励其开展传习活动。
以莞香种植和制作技艺的重要源头为基石,近年来,大岭山相继催生了莞香相关的芳香产品制造产业、大健康产业以及精细化工产业,进一步丰富了莞香产业的内涵。2024年5月,莞香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交流会暨大岭山岭南莞香专业合作社第一届社员大会在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隆重举行,大力推动莞香产业发展,并为其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通过成立岭南莞香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引导合作社成员抱团闯市场,拓宽莞香生产经营渠道,实现多方共赢,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莞香产业创新发展。以‘龙头企业+行业标准+生产基地+农户’模式,推动莞香产业由传统非遗文化项目向文化产业转变,由传统农副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变,由传统的线下交易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让莞香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叶淑帆介绍。
未来,大岭山还将以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为依托,致力于莞香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规划建设集“产、城、人、文”于一体,具有“宜创、宜业、宜游、宜居”等特征、多产业跨界融合、一二三产业全覆盖的“莞香小镇”,打造成为具有旅游度假、健康养生、都市休闲、特色美食等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打造国内最大规模的沉香生态有机种植园和芳香植物园。园内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的“莞香特色小镇会客厅”项目,是一个以莞香文化为主题,集展览、收藏、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展厅。
莞香文化助力沉香产业
“莞香是文化概念,要深挖莞香的文化意义。”东莞市沉香协会会长、寮步香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尹丰田向记者介绍。东莞地区最早对白木香树进行人工培育,逐步形成收购、加工、交易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牙香街,是寮步镇古代十三行中集中销售莞香的一条街道,名扬四海,成就了“广东四大名市”之寮步香市的美名。2014年,“寮步香市”与“莞香制作工艺”双双晋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种植了多棵珍贵沉香树种的东莞香博园,尹丰田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莞香的人文魅力、湾区优势。“寮步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沉香集散地,这需要前人一代代积累。这些生动的历史说明了莞香与岭南人文的深度结合。”尹丰田说,古时外销的莞香多数先运到九龙尖沙咀,香品香料从此北上广州港,南下东南亚。由于码头常年香气弥漫,贸易商和附近居民久而久之便将港口称为“香港”。“这段传说已成为香港与莞香之间的一段佳话。”在尹丰田看来,与国外、其他省区市的沉香相比,莞香具有文化内涵上的独特优势。由于东莞独有的气候地理环境,莞香的香气更为清雅、内敛、悠长,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同时,东莞的沉香加工传统、贸易传统更加深了地域、人文的联结。
纵观中国沉香文化发展,以北京为首的北方地区虽然不是沉香产地,由于历史聚集了崇尚沉香的士大夫、贵族,用香的传统礼仪和相关文化被完好保留下来。福建也通过沉香雕刻另辟蹊径,发展出沉香观赏的重要用途。
“所以,在面对沉香文化传播的单一化现象,我们要找准痛点,加强普及,提升民众对莞香的认知,让更多地域的沉香产业纳入‘大莞香’的范畴,形成莞香文化的概念,广泛集合多类功用的沉香品类,聚集更多企业的力量。”在尹丰田看来,推动行业发展,解决认知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必须从文化传播入手,“大莞香”的概念正凸显了千百年来莞香人的精神内核。
“此外,我们行业还是要尽快确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尹丰田表示,行业缺少更精细化的生产标准是行业发展的痛点,通过标准化生产、标准化深加工能够促进莞香产业健康发展。“要让莞香香飘万里的效应进一步加强,不仅要有标准,还要突破理念,将莞香的产学研深度挖掘,保障莞香文化人才的不断层、优惠政策的真扶持。”尹丰田说道。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李梦醒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陈地杰 李卓华
【文字校对】潘经春
【值班主编】张蓓蕾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5年第1、2期合刊